米乐M6

您的位置是:首页 > 新闻中心

米乐M6·成为汽车第一出口国:中国锂电池为什么能领先全球?

发布时间:2024-09-08 06:11:46 来源:米乐APP在线 作者:米乐app官方网站 阅读:29

  2020年9月,中国新能源汽车生产累计突破500万辆,这才刚刚好完成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的目标。然后,发展突然提速。2023年7月3日下午,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第2000万辆在广州下线个月的时间。

  出口也有让人惊讶的消息。2023年上半年中国整车出口量超过了日本,成为汽车第一出口国,并有望在今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出口的价值是,在激烈的国际厮杀中活下来,如烈火炼金。日本汽车工业的崛起就因为一直以出口为导向。联想到这样的背景知识,中国汽车上半年的出口数字,分量很重。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国际上也在讨论。非常多的国外博主制作短视频测评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时政新闻媒体讨论中国对传统汽车强国形成的竞争压力。它们认为,新能源汽车和它的核心部件锂电池,是现在国与国之间最重要的产业战场之一。《经济学人》杂志最近还在发问:“为何全球电池产业无法剥离中国?”

  我们觉得它是一个中国特色的故事,通常情况下,商业创新来自于市场力量,新能源汽车的发轫却有政府的强力推动。它也是进阶的中国制造业的一个标本。关于制造业发展里讨论的很多核心因素,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都有体现。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篇报道,能够刷新普通人对制造业的印象。作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优势行业,它的制造能力、生产环境、研发投入、对工人的要求等,已经跟中国传统的工厂差别很大。

  我们用了接近8万字的篇幅来讲述这个行业崛起的经过,但不是简单的讲一个最近20多年的故事,因为相信朋友们多少对这个行业有所耳闻或者了解。我们还希望能够通过新能源汽车这个优势领域,来解答今天的一些困惑和讨论:自主创新对技术追赶发达国家,解决卡脖子问题的价值何在?政府在扶持和推进一个行业发展时是如何运行和思考的?中国制造业的一个特点,品质相当价格最低有没有方?动力电池行业能否跟中国脱钩?动力电池企业真正的竞争力在哪里?以及在新一代电池的全球技术竞争中,中国准备得如何?

  我们来讲这个故事,选取了动力电池的发展为视角。新能源汽车取得不错的成绩,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的动力电池产业领先全球。它相当于新能源汽车的心脏。人们买新能源汽车,最担心的跑不远、趴窝、掉电快、自燃等问题,全都跟动力电池相关。动力电池不仅关乎汽车的功能,也关乎汽车的售价。它目前占整车成本的40%到60%。如果你去逛过新能源汽车展示厅,就会有直观感受,一旦问到续航,店员不但告诉你续航里程,还会讲电池的生产厂家。燃油车领域,我们难以想象汽车配件的公司在消费者面前也能拥有姓名。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项国家战略。它看起来是这三年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实际上却是超过20年的谋划。大家可还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政府部署的“4万亿人民币经济刺激计划”。当时,我们的关注点在它主要投资的铁路、公路和基础设施上。“铁、公、基”至今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

  鲜为人知的是,以“4万亿”为契机,新能源汽车被定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我们采访了时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副主任的陈清泰,他对汽车技术和产业有丰富经验和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过程中,是遇到过很多岔路和低谷的。我们今天看到的很多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背后有他的呼吁。陈清泰回忆,他和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经济危机对中国来讲是个非常好的机会,应该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如果选准目标,大力推进,一些产业有可能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陈清泰和吴敬琏后来成立了课题组,列了一批有潜力的项目,其中就包括新能源汽车。相当于国家是新能源汽车的天使轮投资人,并且花钱砸出了一个市场。2009年1月,科技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和财政部发起“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开启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补贴是一种引导发展很有力的工具,实际上其他国家也有使用。2008年,奥巴马上任后出台了一系列补贴政策。但中国的特色是政策有连续性,补贴一直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它就像一条牵引绳,拉着这个产业往前走,补贴最开始的作用是把企业吸引进来,后来则引导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痛点进行攻关。

  新能源汽车发展被大力推进的时机,今天回头看也很关键。当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着手发展新能源汽车。陈清泰在一篇报告里写道:“50年前在半导体、激光等研发阶段,我们与国外差距较小,随着产业化发展我们就落伍了,至今没有翻身。今天的电动车不应再重蹈覆辙。”欧洲及美、日等汽车强国,一直有人在做动力电池的研究,但技术始终不成熟。2000年,我们国家在“863计划”里启动了新能源汽车重大专项。我们的办法是各种技术路线进行“”,锂离子电池因为能让汽车跑得更远,脱颖而出。

  中国在锂电池研究领域起步不晚于国际。我们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他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建立锂电池领域第一个实验室。1991年,索尼公司把锂离子电池商业化,陈立泉当时就在东京,还参观了索尼锂电池的生产车间。回国后,他也紧跟国际发展,把锂离子电池产业化。他是宁德时代创始人曾毓群的博士生导师,也培养了一大批中国锂电池行业的专家。除了科研机构,在企业里,比亚迪、力神、万向集团等也在探索锂离子电池的技术。

  中国动力电池现在能领先,是因为政策引导者和从业者很早就明白新能源汽车要想生存,必须能接近甚至替代燃油车的功能。从锂电池技术能跑得更远而胜出开始,这个行业一直在沿着解决新能源汽车痛点的方向发展。对于已经买了新能源汽车或者即将买车的朋友,对使用痛点可能有最切身的体会。我们采访了多家企业的研发负责人,梳理动力电池发展初期最核心的问题,续航里程和安全性解决到什么样的程度。我们还想知道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动力电池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为此,我们聆听了宁德时代首席科学家吴凯关于新一代动力电池和前瞻技术的演讲,还去了参与动力电池研发的第三方机构采访,看看未来几年内推出的动力电池在冷热不同气候、充电速度等痛点方面,技术有哪些进展。

  讲到这里,是中国动力电池的成绩,我们还想讲一讲这个行业日积月累的功夫。有点年纪的中国人还会记得,中国从前实行“市场换技术”,是欧洲及美、日等汽车强国的“学生”和组装基地。现在,中国公司坐上了牌桌,成了合作伙伴、竞争对手。中国动力电池的里子,是制造业的故事。我们为此探访了动力电池企业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和蜂巢能源的生产车间。这里有动力电池的核心秘密,不允许任何拍照,在有些工厂,手机都被镜头专用贴纸贴住。我们想用文字解释清楚,“电池产业为何无法剥离中国”。

  3年的爆发、20年的布局,根植在40多年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土壤里。动力电池的生产非常复杂,单独的电芯就涉及微米和纳米级材料,一辆汽车上要装几千节电芯。根据水桶效应,一节电芯出现短板就会制约整个电池组。电池上每一项创新,还涉及复杂的工艺。我们采访了刀片电池的研发人之一——比亚迪集团,弗迪电池公司技术总监孙华军,他详细讲了为了实现这种新型的电池,他们攻克了哪些新工艺,这些工艺的精度要求都是在正负零点几毫米以内。刀片电池的生产线也是比亚迪自己研发和生产的。

  电池太难做形成了高门槛。中国锂电池行业先是生产消费电子锂电池,然后是动力电池。能够排名靠前的动力电池企业,很多有生产消费电子电池的经历。全球范围内也是如此,90年代以来,锂电池生产的基地就在日本、韩国和中国,世界排名前十的动力电池企业都是在东亚三国的“互卷修罗场”里存活下来的。为了保持经验的积累和传承,比亚迪、亿纬锂能这样的企业,电池研发的核心团队都是一起共事多年的老搭档。

  动力电池对制造能力和生产管控要求很高,因为环境里的粉尘和水分都能影响到电池的质量。中国企业是从手工作坊起步的,当时,日本和韩国已经是全自动化的生产线。中国的企业家理解了电池质量的本质,然后,日本和韩国能用有钱的办法去解决,中国用便宜的手段努力去达到同样的目的。比如建干燥室很贵,王传福设计在一个封闭房间里放很多干燥剂,工人在里面操作,电池从很小的窗口进出。我们跟多位锂电池研发专家、制造专家进行采访,想告诉读者,中国从如此低的起点“卷”到市场份额超越韩国和日本,使用的是什么样的方。

  中国的动力电池行业当然也具备中国制造业的特点,就是“把价格打下来”。这不仅发生在动力电池的生产车间,而是整个供应链做到成本低和效率高。中国建成了完备的产业链,正负极材料、隔膜和电解液的全球出货量超过70%。我们深入到动力电池产业链的正极材料、隔膜、结构件、功能性辅材等公司,看他们是如何从突破关键技术,降低成本,再到做成全球规模的大企业。

  制造业还有一个要素是产业集群。我们去了中国两个动力电池之都——常州和宜宾。地方政府的GDP排名压力和发展的需求,让他们非常有动力招商引资,为动力电池行业提供服务。在那里,我们看到作为链主企业的动力电池公司如何带动它庞大的供应商一起落地开厂,形成聚集效应。我们还看到了果链企业向动力电池供应链的转移。它的老板在产业集群里了解到动力电池行业的机会,研发出了价格便宜的材料,因为跟果链打过交道,这家公司虽然规模不大,但规范和资质都具备,很容易进入到新的领域。如果新能源汽车和动力电池是苍翠的树冠,那么它的生机和活力就取决于产业集群环境里发达的根系,有全球知名的大企业,也有如毛细血管一样的小角色。

  我们也非常关注新一代电池技术的全球竞争。7月份丰田公司公布消息,它的固态电池充电不到10分钟行驶1200公里,最早将在2027年量产装车。一代技术会有一代供应链,这些技术竞争关系到中国的优势是否能够保持。陈立泉院士的两位学生正在领衔研发新一代电池技术中的两个方向,固态电池和钠离子电池。我们分别对主攻固态电池的北京卫蓝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主攻钠离子电池的中科海钠进行了采访。就在我们写稿期间,卫蓝新能源研发的半固态电池已经交付给整车厂,非常接近产业化。卫蓝新能源的首席科学家李泓还在负责一项国家科研项目,向更高能量密度的技术攀登。

  采访的最后一天,我去了一趟惠州三星工厂的原址。这里曾经是三星在全球最大的手机工厂,高峰时期有10万人在这里工作。2019年,三星关闭了这个工厂搬去越南。我站在它的门口时,这个1992年建立的工厂看起来已经很有年代感了,也没有我这一路探访的工厂看起来那么高科技。翻阅当时的新闻,惠州市工会帮助三星的工人寻找新工作。接收这些工人的有本地企业亿纬锂能,和虽然属于深。


米乐M6 上一篇:向新提质洛阳聚势强链打造新能源产业园丨探“新”百亿 下一篇:一块锂电池带动数百亿级产业链 ——探寻四川遂宁“锂
2788308797
米乐M6:总机:0769-82999888
星盈新能源:总机:400-090-5566